学术界的八种面试

Q

1. 宾至如归型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面博后职位时,面试者原来的博导和所去实验室里的导师,即使没有学术近亲关系,也算是一个派系的。学术界的派系是很重要的,同一血脉的大佬们,不仅价值观,行事方式,甚至说话语调都有相似之处。面试者到了这种“自己人”地方面试,不用装不用使劲,很自然就融于一体。以后工作通常也很融洽,大家很多观点都不谋而合。
当然也有招faculty工作的,觉得和某几个未来同事聊得特别投机。大家也都明显很喜欢你,真好!

2. 空欢喜型
整个面试过程都进行得非常顺利。无论是学术讲座还是一对一面试,都发挥的很理想。点睛之笔就是临走时(去机场前)在系主任屋里的那个“结束性谈话”。系主任非常正面,说你多棒,就需要你这种人才。一会儿要startup list,一会儿讨论教什么课,甚至当场给了口头offer,还有亲送到机场拍肩膀的都听说过。场面真是感动啊!
所以对于后来的发信一问三不回,以及明据默剧等结果万分不解,觉得给耍了。其实这里面的可能性太多了,有人为的非人为的。还是那句话,没拿到纸质offer前,什么都当它是玩笑好了。

3. 热闹喜剧型
有在校园里参观走路时皮鞋掉底儿的,有西服被飞机晚点穿着牛仔裤面试的。有中间去拉肚子的,有和Search Committee成员一起在酒吧喝醉酒打架关进监狱的,有坐警车来面试坐救护车走的(这是看某美国人的经历;做警车来是因为起晚了怕面试迟到,超速给抓到了;坐救护车走是因为最后在面试中以为自己搞砸了,panic attack)。
当然有时是学校这方面的:去onsite时同事大谈跳槽的,明着说系主任或者院长坏话的。最后有给offer的也有没给的,毕竟还是看学术和match吧。通常发生过这种事后,面试者或者Search Committee 成员会记很多年,津津乐道。

4. 乏善可陈型
总感觉对方不太热情,给讲座或者一对一面谈没发挥好。系主任或者院长没来听(其实后者非常普遍),或者整个讲座才来了几个人听。觉得有些faculty很不友好,不好相处的样子。尤其是美国这边的candidate去欧洲面试,因为习惯了这边的方式,经常回来抱怨被“冷遇”了甚至恶心了(有给安排到学生宿舍住的)。不过对于这种感觉不好的面试,是否给offer 也是不一定的,给或不给都听过多个例子。但留下怨恨的那种是拖着不给报销的(真有)。

5. 免费旅游型
通常面试者条件比较好,或者至少水平比学校档次高不少。可能手里都有offer了,或者不愁将来没有。再就是骑驴找马主要为了回去要counter offer的。来了发挥自然,因为本来就不太在意,所以也不怎么紧张。这种情况通常学校人员也能准确地感到此人“不是很可能来”。

6. 纯粹陪跑型
可能人家已经有内定,或者虽然没定但其他候选人有强力内线。要么就是其他候选人中有超级明星,因为两体或其他问题还就是一定要来这里。所以陪跑的那些是完全没有希望的。有些学校在这种情况时就只诚意邀请最好的那个来了,但也有些学校明文或者暗文规定要多几个人来的。这种情况下,陪跑者通常可以明确感到面试学校的不热情或者敷衍。

7. 上错花轿嫁对郎型
这类情况不常发生,但我也听说过好几例。通常学校都是不太理想的,或者搞研究的去面teaching school。本来对这个学校就是海投或者保底,接到onsite邀请时一点也不高兴。自己拼命找各种借口,认为不该去浪费别人时间精力钱,自己是“肯定不会去的”。
确实是有这种看过后也决定不去的,但也有勉强去面试后,觉得还不错甚至出乎意料的喜欢,后来一待几十年的。所以过来人都说,学校名声,排第几,这些外部很容易了解的东西,有时候真不是决定生活和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还有很多其他方面都是你无法凭空猜测的,真的要看过试过才知道。

8. 踢馆反被驴咬型
也许如上面一类,是海投或者保底才来的,但也有的是本来对学校期望很大,结果去到很失望的。这个和上面的免费旅游型最大的区别在于,本类总是有些drama发生的。比如觉得系里faculty大部分水平都比自己差太多,但却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瞧不起自己甚至刁难鄙视自己真是好气愤呀!有的就咽下这口气了,有的还当场反击了。反正心里已经决定无论如何都不会来了。

✍: Guest

A

2022-02-07, 33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