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还是迂腐 “臭豆腐”式的中国年

A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过年”,吃过腊八粥,在雪花飞舞中、在张灯结彩里,年味悄然而至。几乎对于所有的中国人来说,春节就预示着回家,预示着团圆。仿佛,只有这个节日才给人以最好的相聚理由,常年在外的游子,顶着“春运”的压力,躲过票贩子的“枪林弹雨”,不辞辛苦,从千里之外回家。但是也有“异见分子”,就想打破世俗的条条框框,由着自己的喜好,随心所欲,这年头什么时候都可以是春节,什么时候都可以回家,何必一定要循规蹈矩、争一日之短长。

多年前,有句广告语叫做“春节送礼,送礼就送脑白金”,在礼仪之邦的中国火得是一塌糊涂。为什么呢,因为在中国,春节除了团圆之外,另一件大事就是送礼,此时,礼物的多寡成了衡量人情的标杆。在过去,生活水平不高,过年大家都要吃顿好的,就算兜里瘪着也要尽力把好的东西送亲戚。而现在呢,如“异见分子”所说,只要想过年,天天都可以。生活水平好了,哪天都可以大餐。在当下不缺吃喝的年代,过年还是要你送我礼,我去你家,天天贡献于超市,有时,礼品过期,而因忙于“交换”,也全然不知。而现在,每当春节前后,加之各家各户争着办婚宴、乔迁宴、生日宴、升学宴等各种旨在收彩礼的宴会,这时候的“团圆”又被冠上了另外的含义,这样的“年”很繁很烦,确实有些太过累人。

另外,春节本是轻松愉快的相聚,有时却为各种习俗所惮,搞得小心翼翼。有时,还会因不谙习俗,而闹出笑话。还记得有一个新闻报道,新婚姑娘在大年初一这天,想回娘家热闹,就和新郎一起回去,结果,却被女方的哥哥轰了出来,原来,按照当地的习俗,新年初一是不能回娘家的,要不然,一大家人来年都不会顺利的。而新郎因为不懂,就觉得是嫌弃他们,双方大大出手,本是好事,却因这约定俗成的陈规旧俗,给搞坏了,确也让人啼笑皆非。

不可否认,春节的旧习俗与今天现代化的生活确有一些不适,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烦恼,但它所带给我们内心情感的温馨却永远不会过时。还记得小时候过春节,除夕夜,饺子是一定要吃的。有时,要在饺子里包一个硬币,谁吃到就预示新的一年顺利、好运。很多时候,父母为了给孩子一些鼓励,就会把那个带硬币的饺子做个记号,盛到孩子碗里,孩子们一咬饺子,咯到了牙,喜气洋洋。到现在,每逢过年,换我把预示着好运、包有硬币的饺子盛到父母的碗里。我想父母肯定也知道我这点小心思,但彼此心照不宣。这也许就是爱的一种传承,也是春节团圆的意义吧。所谓过年,就是怀念那些情感与共的生活,情感的表达远胜于节日的形式,也因此,节日才有了真正的灵魂。

早些年的春节,几乎没有娱乐活动,那些习俗成了人与人沟通和增进感情的纽带。而在讲求高效率、快节奏生活的今天,那些在农耕文化的慢节奏生活中保留下来的节日习俗,怎样才能在不被破坏的前提下让繁琐的习俗更加简单,保持最初的单纯?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文中说过,美产生于不计利害。所谓,距离产生美感,很多事情因为距离的存在,使得可以不必被利害缠身,可以用旁观者的处境来欣赏事情美的一面。这就好比在国外生活的华人,往往容易对国内产生怀念,因为身处异国他乡的他们可以不必为国内的腐败、道德沦丧、潜规则、喧嚣困扰,而可以任由国内好的一面在心底不断蕴积,直至转化成绵绵不尽的思念。

一个人乘船于江上,如果着急赶路,不仅没有心思去感受两岸的风景,相反很有可能会为船航行的速度感到烦躁,但是如果他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表达闲情逸致,那么他肯定可以欣赏到美。春节之于许多人也是如此,尽管身在其中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甚至会因为春节太多繁琐的记忆和日渐世俗化的东西感到不适,但一旦脱离具体的现实,不好的一面可能会被不断稀释,好的一面则会在内心深处持续发酵,曾经的温情和美好回忆会逐渐占据上风,最终让人觉得终究可能还是离不开春节,就像大多数人觉得臭豆腐很臭,但仍然喜欢吃一样。

春节,正是一年更替之时,它承接冬藏,开启春华,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它蕴含着中华数千年的文化,慰藉了古今无数人的心灵,其积淀的文化味道、情感元素恐怕比喜马拉雅山还要厚重。在各种中外节日纷至沓来的今天,春节,就像是经典文化里的“臭豆腐”,初看悠久而平凡,细品却历久弥香。毋庸置疑,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式”的中国年必将永续不断的代代传承下去。

✍: Guest

2015-02-18, 119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