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曾回首: 那些年我们坐过的公交车

A

“上车请买票,月票请出示。这句以前公交车上听到老茧都出来的话,如今却成了70后及更早的老上海永远的回忆。除了月票,曾经出现在公交系统中的还有公交车票,预售票,以及地铁建成后的地铁票......你还用过哪些公交票子?

以前上海有巨龙车,巨龙车既有汽车,也有电车。前面是保险杠,后面是两节车身,中间是香蕉位子。 香蕉位子上有一个零部件叫拖铃,是两块金属板夹起来的,这个物什大概有20公分长,上面有一块煤精,是从煤里厢提炼出来的,如果拿去生炉子吃火锅可以烧三个小时也烧不光。这个物什蛮重的,如果落下来敲在人家头上会敲死人的。 前一节车厢的车门靠近车头,这个叫前门,卖票员就坐在门旁边,后一节车厢靠近当中香蕉位子的地方还有一个车门,是中门;在后一节车偏后头的位置那里还有一个后门,也坐着一个卖票员。因为通常乘客比较多,车子又挤,所以这种车子有一种特殊的设计,现在是看不到的——就是在两位卖票员一前一后,前门卖票员的身后,后门卖票员的面前,有两条牢狭的走道,大概只有一人宽。这两条走道贴着车身左边,一条从前门延伸的香蕉位子,一条从后门延伸到香蕉位子,是专供卖票员走动的,是用栏杆围起来的。有了这两条走道,卖票员就可以从车的两头走到车身中部卖票了。  

 

纸质车票:当时乘车只要几分钱

 

上海最早的公交车票是纸质的,很薄、很小。老早乘趟公交车,距离近的,只要几分铜钿.距离长一点的,也就一两角。

 

公交车售票员的四宝:慢字旗、票袋、票板和票钳

 

 

 

 

 

在那个时代,似乎很多童鞋们的梦想就是长大后做售票员,看着她们拿个夹满各种面值的公交车票的板子,卖票的时候用个像剪刀一样的东东在票子上打个洞,感觉特有范儿。堵车的时候津津有味地看着售票员阿姨整理票子,先是抖抖松,掰掰歪,这样就好撕嘛,第一张叠个角,1角2角5角一整排夹好,这个感觉,就像自己在数零用钱一样,好向往啊。

 

令人怀念的公交月票

 

 

月票对于很多老上海来说是如此熟悉的字眼。以前的月票究竟长什么样,估计很多人都想不起来.月票正面左边贴着持票人的一寸黑白照,照片应该是申办月票时拍摄的;右边整整齐齐贴着一张的缴款凭证,。月票票面上印有各种交通工具的线描图,简洁而朴素。月票由单位统一办理,学生月票还能半价。

 

“轧”公交的年代

 

 

 

现在岁数辣辣40岁以上个朋友,应该勿会忘记“轧煞老娘有饭吃”搿句,早浪六、七点钟,下半日五、六点钟,上下班个高峰时段,轧公交车个“枪势”,最生动个上海闲话,就是“轧煞老娘有饭吃”——当然,勿好从字面浪去理解,只能够讲当时高峰时段轧公交车个艰苦程度。

伸长子头颈,好勿容易等来一部公交车进站,几十个等车子个“翁”上去,本来就轧得勿得了个车子,下来个人少,轧上去个人多,搿真叫作孽啊!搿上下班轧车子个苦头,现在想想真是不堪设想、罪过八辣,好得迭种介个轧,侪已经过去了。  

 

“要死了,又翘辫子”

 

 

老式“辫子电车”要靠车顶的电线搭在架空电缆上供电才能行使,经常会发生顶部“小辫子”松脱,车子就开不动了,需要驾驶员和售票员配合,他们就一起拉绳子,一拉一拉,就搞定了。车上人就会喊:“要死了,又翘辫子”。  

 

惊险的“香蕉座”

 

“巨龙车”有个最惊险的位置。那车比一般的公交车要长出一倍,一共有三个车门,两节车厢中间用黑色的橡胶褶皱链接。车厢内,这个部位一般会放一张长长的椅子,因为椅子带点弧线型,我们称之为“香蕉椅”。那个“香蕉椅”的底座是 “v”型的,因为常常在转动,所以这个位置很容易松动.

公交车在转弯时会有小幅倾斜,“香蕉位子”背后的篷布下方会随之咧开一个大空当,下面就是马路。这对坐在上面的小孩来说可真是一次惊险绝伦的体验。

 

公交预售票

 

 

谁还记得上海的预售票最低价是几元的吗?1994年推出的时候最低票面是5角!同期推出的还有7角的,之后还有1元5角的。到1999年公交卡出现,它慢慢淡出“江湖”,直到2010年它结束为人民服务.

 

公共交通卡

 

 

如今,家门口不远就会有公交车站点,下车就到目的地;公交卡一刷就买完票了,市民不必再为没带零钱而烦恼,更让乘客开心的是,公交票价又优惠了,使用公交卡,换乘还能减免1元。1999年底公共交通卡的问世,交通卡不仅可以用来乘坐公交车,轮渡、出租车、机场线路、地铁等交通工具都实现了“一卡通”。

✍: Guest

2015-05-02, 303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