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炒五香黄豆的做法
干炒五香黄豆
简介
一龙腾飞气象新,二龙戏珠喜开颜,三龙摆尾财运到,四龙聚首幸运会,舞(五)龙欢庆新年情,六龙掀开红盖头,骑(七)龙一跃八千里,九龙连环扣吉祥,石(十)龙大开运气转!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被称作“龙抬头日”,“青龙节”,“春龙节”,其实,古时的青龙节是农历二月初一,古称“中和节”,源自唐代,传说这一天是皇帝诞辰的日子,是炎黄子孙共同的节日。张淏的《云谷杂记》中记唐德宗以农历二月一日为中和节。吴自牧的《梦粱录》亦载,二月朔,谓之中和节,民间尚以青囊盛百谷、瓜果的子种,互相馈送,为“献生子”。 中和节被更为青龙节、龙头节,民间相传始于北宋时期的山西太原。宋太宗 赵光义占领晋阳城后,被晋阳龙城之说吓得胆战心惊,遂于二月下令把晋阳西北的系舟山铲平,意谓拔去“龙角”,四月又水灌晋阳城,千年古都变为废墟。太原百姓愤恨统治者的愚昧与残暴,次年将中和节改为龙头节、青龙节以示纪念。赵光义闻讯,大发雷霆。为避免统治者变本加厉涂炭生灵,大将杨业、呼延赞等联名上书,称中和节前,天上青龙宫七宿初显、青龙抬头,太原百姓视为吉祥,特更节以贺。面对这些个太原籍大将,赵光义虽有疑心,因害怕再向太原治罪徒生兵变,于是顺意下诏:“天降吉祥,全国效仿”。从此中和节就更改为青龙节了,“二月二,龙抬头”的太原民谚,也开始在全国流传。北宋以后,青龙节逐渐固定为二月二。 在民间,龙是祥瑞之物,人们祈望龙抬头和风化雨滋润万物。同时,二月二又在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前后,阳气上升百虫蠢动,人们更祈望龙抬头出来镇住毒虫。因此,青龙节便有了引龙、灭虫、理发、忌针等习俗内容,此日一系列的祭祀和饮食文化活动也与“龙”有关,称为青龙节里吃龙食。 在山西民间正月里不许剪头发,听奶奶说正月剪头发对舅舅不好,因此,“二月二龙抬头”,人人都要理发,意味着“龙抬头”走好运,给小孩理发叫“剃龙头”;妇女不许动针线,恐伤“龙睛”;人们也不能从水井里挑水,要在头一天就将自家的水瓮挑得满满当当,否则就触动了“龙头”。 关于二月二的饮食风俗,面食是山西一绝,因此,这天依旧以面食为主。山西吕梁地区要吃炒黄豆谓之吃“龙豆”、摊煎饼或葱花脂油烙饼谓之“扯龙皮”,还要吃糕,称为太阳糕。《明宫史》称“初二日,各家用黏面枣糕,以油煎之;或以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同时还要用糕来糊狼嘴,并吃梨败火、打脏气。
慧心荷韵
用料
干黄豆
香叶
桂皮
八角
花椒
干红辣椒
五香粉
食盐
橄榄油
干炒五香黄豆的做法
准备适量干黄豆
干黄豆放入冷水中,提前浸泡一个晚上
至黄豆吸收水分充分泡胀,体积是干黄豆的3倍左右
锅里放入适量冷水,放入1片香叶、1段桂皮、1个八角、花椒适量和1个干红辣椒
撒入适量五香粉
根据各人口味放入适量食盐
泡好的黄豆沥水放入锅中,盖好盖煮制10分钟左右
煮到黄豆熟控干水分,捞出放在盘中,加入1汤匙橄榄油
用筷子搅拌均匀,使每个黄豆均匀的裹一层橄榄油
炒锅放在火上烧热锅底,放入黄豆开中火用铲子翻炒
随着热气的热气的增加,黄豆表面开始变得萎缩
转中小火继续用铲子不停的翻炒
炒到黄豆表面逐渐缩小,色泽开始向金黄色转变
转小火继续用小铲子不停翻炒
炒到锅里发出黄豆碰撞的“噼啪”声,黄豆表面有火色时即可关火
炒好的黄豆放在容器中晾至冷却,即可食用
小贴士
泡黄豆的用水量是干黄豆的1~2倍,黄豆经过浸泡膨胀营养价值可以得到充分发挥,更易于人体吸收。 这样炒好的黄豆干香绵软,更易于人体消化吸收。
✍: Guest
2015-04-19, 1049👍, 0💬
热门推荐:
1)行程Switzerland Itinerary - RickSteves 买了15+4天2张Swiss Pass(原有的22天和一个月Pass今年取消) ,...
海螺肉做法: 鲜海螺肉、木耳、净冬笋、葱片、蒜片、姜末、清 汤、精盐、绍酒、酱油、醋、白糖、湿淀粉、芝麻油. ..
在冰天雪地里出门,总会看到一些房屋的屋沿挂着冰凌 。有人也许不以为然:天气一热一冷,屋顶的化雪又结 成了冰...
春秋时代的贵族、侠客上马能武,而宋代“杯酒释兵权 ”等,让中国人更“文弱”。自民国开始,关于国民性的讨...
一对对夫妻怀着对婚姻的无比美好的憧憬走入婚姻的殿 堂,可最终他们却失望了,于是他们责怪婚姻,说婚姻 是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