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与复活节是“亲戚”吗?

A

春光大好,清明将至,人们纷纷筹划祭扫郊游等事。近年来国家顺应 民 意,将清明规定为法定假日,人们对这一传统节日也愈发重视。 回想起文革时,连春节也要“抓革命促生产”,不禁感慨系之。

清明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之所以成为节日,还是沾了“寒食”的光。“寒食”的由来,源于一段尽人皆知的历史传说:春秋时,晋公子重耳即位为晋文公,却慢待了功臣介子推。介子推负气,背了老娘遁入绵山(位于今山西介休)。晋文公命人放火烧山,本意是逼子推出山受赏,不料倔强的子推誓死不出,竟连同老娘烧死在大柳树下 这天据说是农历三月五日。

晋文公悲恸不已,于是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火,大家只吃冷饭,以示哀悼。后世遂将此日定为寒食节。又因这天与清明相近,至唐代,遂与清明合而为一(或曰在清明前一日)。换算成阳历,正在4月5日前后。而禁火扫墓,也便成了清明节的主题,尽管“禁火”主题到了近代已有名无实。

可能已有人注意到,就在中国人过清明节时,西方人也在“过节” 复活节。该节日与基督教信仰有关,据说耶稣基督被钉于十字架而死,死后三日复生,是为复活节。据推算,这一天为春分满月之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大致在阳历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

例如今年的复活节是在4月5日,跟清明节恰好是同一天!而2010年的复活节是4月4日,2014年则是4月8日,与清明都非常接近。

一东一西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节日,仅仅时间相近,是否就有着某种内在联系呢?

从表面上看,复活节的活动似乎跟清明节正相反:清明节是禁火,复活节则是“放火”! 我读英国人类学家詹 弗雷泽的《金枝》一书,其中有专章谈到“复活节的篝火”。原来在欧洲天主教国家,人们习惯在复活节这天或前一天点燃篝火。

篝火往往置于山顶,提前好几天,年轻人就忙着收集木柴,农家也纷纷捐出油桶之类,堆积如山。届时在山顶点燃,各村还要竞赛,看哪村的火苗高!人们相信,火势越大,地里的庄稼长得越好,火光照耀下的房屋也会免除火灾和疾病!

且慢,我们从《金枝》的描述中看到了什么?是否看到两千五百年前晋文公火烧绵山的景象? 寒食禁火,实际上源于此前的纵火!在这一点上,中西两个节日竟有着几乎一致的表现!

学者考证,在远古,西方人燃烧篝火,并不是一件轻松欢快的事。因为那时熊熊篝火一点燃,就意味着有人要在火中丧命!例如公元前在高卢地区,就曾拿战争中的俘虏当作“牺牲”(祭品),或是将他们钉在木桩上活活烧死,或是装进用柳条编成的巨人偶像中,再用火烧死!

直到今天,欧洲复活节前后的燃篝火活动中,还有烧偶人的节目。一些地区在复活节前的四旬斋活动中,扎草人投进火堆,号称“烧巫婆”。而苏格兰地区则是许多年轻人围着火堆跳舞,或从火烟中穿越,高喊着:“烧死巫婆,烤死巫婆!”

回顾中国的寒食传说,在绵山点燃的冲天大火,也确实烧死了活人 除了介子推本人,还有他的老娘(象征着巫婆?)!

至于介子推与老娘死在大柳树下,似乎也非偶然。这很自然地令人联想到欧洲古代将“人牺”装进柳木人偶中烧死的细节。 直到近代,欧洲某些教派还在春天将小动物(如猫或狐狸)装进柳木编织的篮子或筐子里烧死。

而中国寒食故事中的柳树也并非可有可无的。在传说中,那棵被烧焦的大柳树第二年又抽出新条,于是百姓纷纷用柳条编成环戴在头上,以后成了清明习俗。 我们要问,为什么东、西方不约而同地为“人牺”选择了柳树为伴?这里是否有着某种共同的原始含义?

其实复活节的“放火”,同样是与“禁火”有关。因为在复活节的前一天,是要灭掉教堂里所有的火,然后用火石或火镜打出新火,点燃教堂的复活节蜡烛,再用蜡烛点燃教堂附近的篝火。人们再用树枝把新火引回家 在此之前,各家的旧火也是要熄灭的 这也正是中国寒食节所做的事。

有趣的是,中国唐代诗人韩翃有一首《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里描写的寒食情景,跟西方复活节何其相似!皇家在寒食禁火结束后,用飘着轻烟的蜡烛将“新火”颁赐给王侯贵族。几乎同时,远在数千里外的欧洲,“新火”正被教堂的蜡烛传给千家万户。两者的新火种,都是来自权威部门,区别只是一为皇家,一为教会而已!

更有意思的是,西方人复活节有互赠彩蛋的习俗。而据《荆楚岁时记》记载,我国古代“寒食”有“镂鸡子、斗鸡子”之俗,即拿经过雕镂、染色的鸡蛋相互赌赛竞胜,这难道是偶然的吗?

有的朋友仍然将信将疑:中国清明节中追念死者的主题,在西方节日里是否也存在?当然存在。例如在乌克兰,复活节期间要举行春天之神柯斯特鲁邦柯的“葬仪”。由一个女孩扮作春之神,躺在草地上瞑目屏息。当歌手围成一圈,边走边唱时,她又突然跳起来复活 在万物发容的春天,这样的仪式自然代表着逝者的复苏。这一切,与中国寒食清明薪火再燃、枯柳重生及缅怀先人、超度亡者的潜在含义是相通的。

学者还指出,在西方,这一 篝火习俗远在基督教传播之前就有了。只不过基督教附会了这一习俗,赋予其宗教的新含义。那么同样道理,中国关于寒食的故事,是否也是拿历史来附会古老民俗呢?介之推的故事,是否只是对一种古老民俗仪式的历史化阐释?

总起来看,东、西方两个几乎毫不相干的节日,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内容上,都有着惊人的雷同之处:放火、禁火、人牺(巫婆)、柳木、传蜡、赠蛋、悼亡、复活 一样也不少!这一切,难道仅仅用一句“纯属巧合”就可以轻松解释的吗?

人们往往有一个误解,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诞育发展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这种想法源于一种民族自豪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跟事实相去甚远!华夏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接触与交流早就开始了,而且从未停止过。细说起来,几本书也写不完!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远古时代,曾有一种跟春天、火及生命有关的民俗,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只是后来,随着东西方文化的各自发展,赋予这一习俗以不同的文化阐释,于是也便有了中国的清明节和西方的复活节 换言之,这两个节日,很可能是同一棵树上结的果啊!

✍: Guest

2015-04-03, 131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