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次陪审员经历
人们说,社会的繁荣稳定,人民的幸福指数,和国家的司法制度有很大的关系。来美前,就听说美国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权鼎立,如何了得。来美时间长了,才渐渐了解到“陪审员制度”便是让普罗大众有机会参与“司法”,或者说让“三足”之一的“司法”有机会踏在实地的保障之一。基于相信人的本质可以做出公正的审判,以避免法官一人的偏见。所以做陪审员是美国宪法规定的每一个年满十八岁以上公民应尽的义务。陪审团的判断,就代表一般民众会做出的判断(当然,法律对陪审团也有诸多规定,下面会提到)。在我看来,这一写进美国宪法的东西,也没有那么“高大上”。 中国早就有“人之初,性本善”之说。这里的“初”,通常解释作“幼小”,我想是否也可释作“人们的直觉,内心深处的感受,最初的一闪念”呢?“文革”期间,大张旗鼓地“狠斗灵魂深处私字一闪念”。斗了十年,这“一闪念”从来就没有熄灭过。而且,现在越来越流行了。原因大概就在于“一闪念”乃人之本性使然吧。
扯远了,回到“陪审员制度”。明明宪法规定了?偏偏有人就是不想要。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越是不珍惜。大概也是人之本性吧。不少人(包括我们的华人同胞)以各种理由,托词来避免做陪审员。有的是怕听不懂英语;有的是怕暴露隐私;有的是怕耽误时间;有的为了不做陪审员,竟然连公民投票权也放弃了,令人匪夷所思。
各地法院好像会根据选民登记名单,驾驶执照名单等,随机抽样,搜罗陪审团员。通常大约每一,二年,我们就会收到法院来的《陪审团服务传票》(Summon for Jury Service)。通知某日某时,拨打某个电话号码。输入《传票》上所注明你的“组号”,录音便会告诉你下一步如何如何。有时会说,“您已经完成了这次的工作。谢谢您的参与。”(意即你这回万事大吉,不用去了。)有时会让你明天某时再打这个号码。(意即要看你明天的运气。)当然,《传票》上也会列出若干请求“豁免”的理由让你选择。例如,一年内有过陪审员服务;有身体或精神障碍;工作原因离不开(如需要照顾病人);等等。还有空格供自己填写其他理由。限期寄回。如既不回函请求“豁免”,到时又不理睬。恐怕要摊上麻烦。
这里只晒我第一次作陪审员的经历和感受。有关案情,原告,被告,证人,证据等细节,并非重点。而且鉴于有关规定,只能粗粗带过或省略不表了。当然,有关“陪审员制度”,美国司法体系的是非优劣,理论探讨等深层对话,就更非本人所长及本文之题了。
依法院《传票》规定于星期日致电查询了陪审员备选档(Jury Duty Status)。被告知,须在次日(星期一)8:30am 到位于O.市的联邦地区法院(U.S. District Court) 报到。赶紧发个电邮通知老板。当晚把手机闹钟设在6:30 am。一早,自驾车前往最近的捷运(BART)站。停车购票,来回票$6.50。捷运十分准时,7:10am 按时刻表卡点上车。车上人不少,但仍有空位。车厢内部与中国地铁相比,破旧不堪。二十多分钟就到了。下车后步行两个街口即到达目的地 --- 一幢双子座绿色尖顶高楼 --- 联邦地区法院(U.S. District Court)。以前在路上开车曾看到这极有特色的“庙”,今日方知供的是什么“佛”。
进法院须经安检门,安检程度与机场相似,只是不用脱鞋。安检是由U.S. Martial 负责隶属国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配有武器。门外亦有武装巡逻。过了安检,上四楼,进入备选陪审员集合室(Jury Assembly Room),以下简称集合室。集合室不小,许多排椅子可座一百多人吧。屋子一端的桌子上,放满了各种杂志,免费咖啡。旁边是零食贩卖机。男女洗手间在另一侧角落。时间刚好8:08 am。
签到后,每人获发一份五页问卷,二十多道是非题。问题基本为三大类:一是关于本人简历,如姓名,住址,职业,工作性质及有关之事;二是关于本人和家人及朋友中有无犯罪之事,如有须附加解释。还有本人和家人及朋友中有无在执法部门工作,如有也须附加解释。另外本人和家人及朋友中有无与执法部门打交道的特别经历(好坏都包括),如有须附加解释;三是有关本人和家人及朋友中是否认识与该案有关之人,像法官,书记员 ,律师,法警,证人,起诉人,被起诉人及其他陪审员,外加一长串的“神秘”名字。大概是为了避嫌,防止利益冲突之类吧。
填好交回问卷,便得到一份“签到证明”(注明日期,地点及$40补助等)。工作人员解释说每人每天发给$40外加每英里$0.51的车马费补助(根据通货膨胀指数,每年会有调正)。如使用规定的停车场(在法院来信中已有说明及地址),经工作人员在停车证上盖章(Validation),可获免费停车。有人用了其他的停车场,就只能自费了。
时间已过了8:30 am,仍有人陆续进来。我开始发觉自己不够老练,因为怕迟到而起得太早。幸好带了本英汉对照的小书《邱吉尔名言集》(廖苍州译)打发时间,也算有备无患了。
几乎到了9:30 am, 集合室里有了三四十人,工作人员开始点名。被叫到名字的人按顺序在走廊排队,再由专人领着七拐八绕地走到指定法庭 (法院大楼里有许多法庭,同时审理着不同的案件)。进得法庭大门,只见庭内所有人员,包括书记员,原告,被告,控辩双方律师等,衣装笔挺,全体起立,对列队而入的我们行着注目礼。这阵势,对咱还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赶紧跟着队伍,依次坐到旁听席上。不久,法警大声宣布法官到并示意所有人起立。法官是一中年白人妇女,稍瘦,金边眼镜,略有白发。礼毕,入座。法官简略介绍了案件的情况,便拿着各人所填问卷逐一“审问”备选陪审员。虽远没有"政审”吓人,但还是“不审不知道,一审吓一跳”。因为这一“审“, 问出了人们的“政治面貌”,“社会成分”,“家庭出身”。这也许是有人不愿意履行他们应尽义务的原因吧。
陪审团的组成力求体现当地居民,社区的特色。他们就是那些与你使用同一家超市的人们,住在同一街区见面总是微笑“Hello”的人们,十字路口并排等红灯的人们,孩子同学的家长们。。。其中,相当一些是“自雇者"(self-employed), 有退休的,有失业的,有三,四十岁了还在读社区大学的,有犯过罪的,有吸过毒的。移民亦不少,伊朗来的,土耳其来的,墨西哥来的,中国来的。有个1995年来的中国大陆男子,曾去美国军中当兵八年,现在大学念书。。。
轮到我了。何时来美?现做何工作?有否犯罪记录?家人有否罪案的受害者?如有,情况为何?孩子是否已工作?你可否公正地对本案做出判断?。。。既已宣誓“实话实说” (telling the truth), 当然会如实做答了。
待法官“审”完,全体备选陪审员退场,法官和双方律师需要15分钟确定最后名单。大家在大厅或坐或站,打电话,聊天,我则对挂在走廊两边墙上的老照片很感兴趣。那些镶在2'x2' 银色镜框中的黑白历史照片,展示了一百多年前这个城市的风土人情。
时间到。全体备选陪审员回到法庭落座。法官宣布正式陪审员名单,第六个叫了我的名字,我只觉得既兴奋又期待。第一次履行备选义务,就成功入选陪审团。那些没被念到名字的备选陪审员,也同时完成了他们当年应尽的备选义务,可以回家了。
待闲人退尽,法官又让我们休息15分钟。法庭助理R女士,(一个二十几岁的黑人女子)带我们从法官座位侧面的一个小门进到走廊,拐个弯便是陪审员室(Jury Room):约二十几平方米,一圈椅子围着个大会议桌,小冰箱,微波炉,咖啡壶,男女两个洗手间,除了通到法庭的门外,还另有一个小门。法庭助理指着小门说:每次当所有人进屋后,此门应立即反锁(原告,被告,控辩双方律师,及与此案无关的人不得进入)。
大家四处打量一番,便各找椅子坐下。R女士随后发给每人一份本案介绍(Intrudoction),一份陪审团职责(Duty of the Jury), 铅笔,笔记本和淡黄色硬纸夹子(vanilla folder)用于放置个人的笔记材料。同时还交待不得将任何法庭文件,笔记带出法院。令我意外的是,她竟恳求我们不要在硬纸夹子上涂写任何东西包括名字,以便回收下次再用(政府真的穷到如此地步,还要抠这几分钱吗?回头一想,这几分钱也是来自我们纳税人,他们是在为我们省钱。)。R女士宣布了日程,每天工作从8:30am 到1:30pm,中间会有几次休息,大家在退庭后可自理午餐。她又介绍了去法院餐厅(小吃部)的路线。出陪审员室的小门,乘后面的电梯,从我们所在的四层,下到一层。再转乘另一专用电梯到五层。她还补充道,如果要用走廊中的洗手间,请尽量去离法庭大门较远的一间,以避免与双方办案人员碰面。万一碰面,尽量避免交谈,甚至避免目光接触。律师们亦非常忌讳此种“邂逅“。(日本政客惯用此招。报载某重要国际会议场合,日本某高层就曾尾随中国某高层至洗手间,实现了期待已久的“高层会面”。)
回到法庭,法官把事先印好的本案介绍念了一遍。民事案件。原告是还在狱中服刑的囚犯,被告是狱警。(从小看的都是“警察抓小偷”,今天却要审“小偷告警察”了!)然后,原告律师,辩护律师作各自的开庭陈述(Opening Statement)。原告桌上,中等身材的白人主律师,一位黑人男律师,一个亚裔摸样身材的娇小女律师。原告黑人男子,又高又壮。两个武装法警端坐在原告桌后。被告桌上的主律师是一位中年白人女子,高挑消瘦。其他六个男子除了一个亚裔面孔外,都是白人。零零落落的十几个人坐在旁庭席上。
1:30 pm,法官宣布退庭,庭上所有人起立,目送我们陪审员们退庭。
(星期二)
8:30 am 准时开庭。我们八个陪审员排队进入法庭,依然接受全体法庭人员(包括法官)的起立行注目礼。我们落座后,法官才发话请全体坐下。如果说昨天这样的礼遇让我有些不知所措,今日则已是泰然多了,只不过仍未敢正视投来的目光罢了。因为感到众人目光扫射而来的“火力”之强大,之密集,之无孔不入,逼着我加大步幅(其他七人大概也差不多),尽快进入我们的“阵地”--- 陪审员席。我知道,当我们鱼贯通过这段“开阔地”而别人可以堂而皇之地“注视”我们的时刻,对于起诉,辩护双方人马一定极为宝贵。律师们阅人无数的老到目光,便可从我们脸上捕捉任何可查觉的信息,从而分析判断我们的心态,以决定或调整各自的策略。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们也许分工合作,有的打”盯人“,全场紧逼;有的打区域“联防”;有的打“自由人”,重点突破;。。。一旦我们坐进陪审员席,法官宣布“礼毕”之后,律师们就要转身。这时,陪审员就处在最有利位置,可以观察法庭中任何角落了。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长时间地将目光“扫射”向任何人。而任何人如想要“回击”,都要转个角度。对不起,这就“曝露”了你自己。
法官席高高在上,有两级台阶。证人席一级台阶高。 陪审员席有前后两排。前排一级台阶高,七张座椅;后排再高半级台阶,八张座椅。陪审员按顺序从第一排入座,我是第六号,坐第一排。第八号陪审员,独自坐上了后排。每排都有一长溜笔记台,每人面对一台45度角镶嵌在笔记台中的24寸LCD显示屏。一律黑皮高靠背带扶手转椅,很舒服。
双方律师开始传唤证人并发问。每遇有证据须展示,会先将其展示在法官,证人,双方人员的显示屏上。如各方均无异议,书记员(clerk)便会起动开关,将其传至所有陪审员的显示屏上。
起诉方证人只是原告自己一人。三十多岁的黑人男子,身高6尺3寸,体重280磅,事发时约380磅。被告五人均为警员(sheriff)。被告的证人一个接一个。时间很快,1:30pm 了,准时"下课“。法官一声令下,全体起立,目光“扫射”我们退场。
(星期三)
一号陪审员:Matt, 三十多岁的白人男子。是S.F.市政府工作人员,不太爱讲话。1:30pm“下课”后,还要赶回去工作,像是某个小项目的经理。
二号陪审员:Elian, 戴眼镜的黑人女子,约五十多岁。少言 。住O.市,每天乘公车来回。早上总是先将自带的午餐放进冰箱。以前有三次陪审员的经验。
三号陪审员:中年日本裔男人。住B.市。曾任凯萨医院医师,因卷入某次医疗事故,被告失职(mal-practice)而失去医生执照。喜欢讲话,对法庭事务很熟,也许跟他以前的经历有关。
四号陪审员:Joe, 男,中年白人。每天早上都在法院旁的星巴克里喝咖啡,等时间差不多了才上来。休息时总拿出自带的香蕉来吃。
五号陪审员:Mark, 男,五十多岁的小个子白人,自己开业。在S.M.市居住。以前曾因薪资问题被雇员告上法庭, 他赢了诉讼。
六号陪审员:本人。
七号陪审员:Steven, 头发谢了顶的高个子白人男子。住在R.市。自称是“心理治疗师”。爱说笑,较有领导能量和魅力。常给法官传纸条提要求。例如:要求法官允许被告们分别和同时起立,方便陪审员们观察他们的身材(得到法官批准)。再例如:他要求法官允许他在法庭上能够戴他那顶“心爱的”黑色小方帽 (尼泊尔式方帽,黑底带红绿花边,有些西藏风格), 原因是怕风,大概与林彪有同一类毛病。(获法官批准)。也曾在“审问”备选陪审员时,报告说以前在西非(West Africa)传教时,被当地警察拘留了三四天。他相信“人际关系”决定一切,尤其是在民主法制不健全的国家。
八号陪审员:Linda, 六十多岁的白人妇女。丈夫为铜塑像艺术家。他们有三个孙辈,分别是5岁,7岁,12岁。
每天我都是第三个进入陪审员室。 Elian 和 Mark 总是先于我到。其余的人陆续跟进。因有 Mark 在,陪审员室不会冷场。
今天仍然是传唤证人,双方律师盘问。
辩方四位证人:一位女狱警,案发是在走廊拐角的另一边。她虽然没有目击事件的发生,但耳闻了事件的发生经过;一位是当时在场的几位被告的上司;第三位是已退休的狱警,现供职于县监狱,专职狱警纪律顾问;最后一位是监狱的高层管理人员。
起诉方的证人仍旧只有原告自己。
双方律师按规定交叉盘问,唇枪舌剑,都试图将事实朝有利己方引导。
上午,照例于10:30 am 休息15分钟。我们回到陪审员室,各自喝水,吃零食,说笑聊天。还可相互咨询一下未听清的地方,但依列不可发表对案件的看法。如果有问题,可以写纸条给法官。我写了一个,希望捡视一下用于原告的同型手铐 (hand-cuffs)。约莫七八分钟,R女士来跟我说,法官认为无此必要。本人原来就想把玩,体验一下新鲜。法官莫非经验老到,看出了我的“私心“?
抽空仔细读了陪审员职责。像是法律术语的定义及详细解释。什么是索赔,辩护,举证责任;什么可以作为证据,什么不是证据,什么是有限目的的证据;什么是证人的可信性;什么是专家意见等等。指出陪审团的职责就是在法律的框架内,根据法庭采信的证据,找到事实的真相。还有具体的陪审员行为守则。要大家务必遵守,互相监督等等。
再次开庭,继续听证人及双方律师交叉盘问。1:30pm准时休庭。大家回到陪审员室,我正要离开,R女士 进来说法官想与我们全体说点事。可是有两,三人已经走了。Mark 赶紧追出去找,无奈不得其踪。R女士 报告了法官回来说,如果不是“全体”,就算了。
(星期四)
不知为何,时间过了8:30am, 却迟迟未开庭。大家仍是在陪审员室天南地北。开庭时已迟了一小时。法官宣布:一,双方律师同意,证人作证结束;二,起诉方决定撤消对一名被告的起诉;三,今天开始结辩陈词。
先由三名起诉律师中一名较年轻的亚裔女子开始。将关键证据逐一陈述,强调一遍。之间,当辩护律师高叫“objection"试图打断时,由法官决定是否采纳。然后,被告律师开始辩护,力图证明被告无罪。当然,这回轮到起诉方唱“objection" 的戏码了。最后,再由起诉方一位较有经验的黑人律师,作一较短的结辩。律师们你方唱罢我登场,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各种道具,照片,展示板,声情并茂的 “攻心战“,... 目的只有一个:说服陪审团!
律师们的演出结束了,法官开讲。主要是对陪审员们解释,应如何根据“法庭所采纳的证据”,作出自己的判断,云云。并要求陪审团给出一个大概的“交差”(delivery)时间表。法官宣布休庭,我们则回到陪审员室。一看时间,11:30am.
八人中除二号有过陪审员经验,三号,五号有过法庭经验外,都是生手。但大家很快做出两项决定:一是推举一位代表,负责记录,在文件上签字等;二是对“八项控罪”先做一次无记名投票,再决定下一步。好像三,五,七号都有意当“书记”,一番小型"竞选”之后,大家同意七号当“书记”。
于是,七号用同样的纸,裁成同样大小的八张小纸条,每人一张。大家写好后,将纸条对折再对折,交还给七号。七号将八张小纸条混合弄乱,后打开念出结果,犹如“乐透”开奖。五号则在白版上同步记下。结果是:
七票认为“八项控罪”均不成立;一票认为“八项控罪”均成立。
由于法官早已告知,此次审判的陪审团采用是“一票否定”,我们显然需要时间了。按照法官的要求,七号写下了我们的工作计划:先去用午餐;今天下午工作至3:30pm (因为七号有事要走);明早8:30am继续。“工作计划”由R女士传给法官。
法院的餐厅(小吃部)在五楼。但我们要先下到一楼,出安检门,再乘专用电梯上五楼。午餐后,再寻来路回到四楼的陪审员室。靠着佩戴的陪审员标牌,不用安检,节省了时间。
全员到齐,讨论开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自己对各个证据,证词,证人的看法。显然,那不同的一票,来自二号。这时,我开始见识了一般美国民众是如何“做政治思想工作”的了。大家并不针对任何人(或者说并不针对二号),平心静气,就事论事。有人提议可否根据控辩双方提供的证词,模拟一下事发现场?于是,利用陪审员室的空地,四号扮被告,七号扮原告。其他人都是“导演”,双方提供的证词则是剧本。不断的“NG”,搞得四号和七号满身是汗。如此人人投入的“真人秀”,使大家对双方证词的理解更直观,更深入,也暴露了那些貌似合理的证词之漏洞所在。终于,二号倾向了同意大家的意见(希望并非因为对方人多势众,而是实在找不到再坚持己见的理由了吧)。挂钟指到3:40pm,七号急着要走了。明天继续。
(星期五)
8:30am,大家准时来到陪审员室。“真人秀”看来已经不需要了。再次的无记名投票结果: 八票认为“八项控罪”均不成立。
七号忙着填写陪审团裁决文件,签字后由R女士传给法官。接着,陪审员队伍冒着人们注目射来的“枪林弹雨”,进入了法庭。坐定后,法官宣布陪审团有了裁决,并向陪审员们表示感谢。接着,用平缓的声调宣读了裁决。听着稀稀拉拉的掌声;看着面无表情的原告;毫无动作的控方律师;喜形于色,相互低声祝贺着被告们。我只顾抓紧这最后的时刻,观察面前各色人等的表情,以致法官说了些什么都未听到。
庭审结束了。我们回到占据了五天的陪审员室。约五分钟后,法官带着R女士进来和我们一一握手致谢。轮到我时,还特地提到为什么她认为“捡视手铐”并非必要。本来我对此并非十分认真,但她如此郑重其事,竟使我有受宠若惊的感觉。事后自省,深挖那惊宠感之“一闪念”,无非是“主人”意识不够,“民主”修行待加强云云。
仍有不少人站在走廊上,法庭门外。见到我们出来,先是辩护律师们前来和我们握手表示感谢,“Good job!”喊成一片。接着,起诉律师们也过来和我们握手,还是那句“Good job!”
走到电梯口,我回头看到,两造的律师们聊得好热闹。气氛轻松,谈笑风生。之前在法庭门内的针锋相对,剑拔弩张,早已无影无踪了。真让我见识到了,什么是 “business is business, not take it personal”。
(后记)
一周的陪审员时间应该不算长的。稍具规模的公司都会提供员工带薪的陪审员服务时间。有机会亲身参与一下“司法” 这部巨型机器的运作,也是难得的经验。各州的法律条文,操作程序会有不同,但基本元素大概八九不离十吧。(完)
✍: Guest
2016-01-09, 2629👍, 0💬
热门推荐:
怎样获取测试用的信用卡号码? 哇哇网为你提供了信用卡号码产生器,你只需选择数量 ,再点击“提交”键,测试用的...
“珠江101”酱油商标侵权是怎么回事? 广东食品进出口集团在2005年 在国内首宗出口商标侵权案 - “珠江桥”告倒“...
有道是“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正由于父亲和母亲性 别角色有别,对孩子成长造成的身心影响也有所不同。有道是...
又是一年高考时,数百万名高中生在昨日踏进了高考的 战场。这是中国“压力狂大”的入学考试。人们常说“ 一考定终...
1月24日,有网友在微博曝光了一组刘德华与李宇春 联袂杂志拍摄的大片。没想到两个人竟迸发出奇妙的化 学效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