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包子原來叫饅頭 影響堪比“麥當勞”
史料載,在武大郎和潘金蓮生活的宋朝,饅頭一直都是有餡的,相當於今天的包子。我們可不敢小瞧了唐宋元明清的包子,它就是古代的麥當勞啊,曾作為代表,為中華文化名揚海外做出了先鋒貢獻。
坊間有說法:想看唐代的中國,去日本;想看宋代的中國,去南韓。對此,我至少可以提供一個小小的例證:史料載,在武大郎和潘金蓮生活的宋朝,饅頭一直都是有餡的,相當於今天的包子。而在保留了很多漢語古音的南韓語中,恰恰稱包子為“滿嘟”,寫成漢字詞,就是饅頭。
這樣想來,我們可不敢小瞧了唐宋元明清的包子,它就是古代的麥當勞啊,曾作為代表,為中華文化名揚海外做出了先鋒貢獻。只是,如今的韓式包子裏頭往往放辣椒,會讓一些不加提防的異邦人流出意外的眼淚;或者放起司,結果好端端的東亞食品,生生變成了比薩味。
在包子界,名頭最響的依然是“狗不理”。去天津時,友人請客,在本店吃過,說實話,味道沒留下什麼強烈印象,店堂內的擁擠嘈雜倒是久久不忘,而且,語音南腔北調,看來多是像我一樣慕名嘗鮮的外地客。北京人不逛故宮,肯塔基人不吃肯德基,看來天下的道理大多觸類旁通。
但我知道,“狗不理”在南韓開有分部,是一位樸姓女士買下了商標使用權。此女老闆雄心很大,在首爾最昂貴的會展中心開了一家旗艦店,誓言要讓全 南韓人民都熱愛“狗不理”。我曾經以採訪的名義去免費試吃過一次,感覺她的夢想很難實現。一小屜包子,五六千韓幣,折人民幣四十多元,根本吃不飽。因此, 中華包子二次登陸韓半島,看起來勝算不大。
上海街頭的生煎包,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精美的。應該是1996年前後,多次與同事一起去上海組稿。有人請客,我們可以吃大餐;沒人請客,就只好躲在旅館裏泡方便麵。要改善生活,才會去街頭買足量的生煎包,再配兩瓶啤酒,吃得一腦門汗。
東北人以米食為主,麵食一般是配角。其中,只有餃子,唯一可以獨立充任主食。如果是吃包子,不管餡裏有肉沒肉,至少要配白粥。只吃包子,不見一點米粒,東北人沒等下桌就會感覺又餓了。
深圳這邊蒸包子,習慣在下頭墊白紙。一口咬下去,紙在口腔裏破碎,與面與菜與肉混成一團,是一種溫柔的硌牙,卻有著強烈的異物感。就想,當年北 京那個紙餡包子的假新聞,說什麼也不可能出現在深圳吧。於是不免經常回想,在北京時,自己吃沒吃過慶豐包子?看肯定是看到過的,那時萬萬想不到,小小的包 子鋪,居然是國有控股企業。
✍: Guest
2015-02-18, 967👍, 0💬
热门推荐:
多少个世纪以来,人类并不清楚其他动物如何看世界, 也不知道它们究竟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最新科 学研究揭...
长案件之六十三:吴若甫被绑案的背后 吴若甫被绑案的背后 中午时分的绑架 汪父遭受晴天霹雳般的打击,是他刚踏进公...
人们常说:健身运动,读书旅游,早睡早起,美丽典雅 ,自强独立。但是还是有很多赖床爱好者不同意这种说法。 世界...
住在渥太华的居民,每年夏天都常常能在路边见到这种 漂亮的小黄花↓但是,稍有经验的园艺爱好者都知道这种貌...
“翠燕”红薯粉条是由哪家公司生产的? “翠燕”红薯粉条生产公司尚不明了。如果你知道,请 留言。 ⇒ “아씨/ASSI” ...